發布時間:2025-04-17瀏覽次數:517
幾分鐘就詐騙370萬!這不是電影情節,而是真實發生的案件。
冒充熟人作案,AI換臉克隆聲音,假冒公職人員恐嚇詐騙......電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,從工作、生活多方面精準圍獵受害者,當眼見不能為真,耳聽不能為實,我們該如何維護企業、自身的財產安全?
本周,集團組織了一次集中反詐學習,以官方媒體的真實案例作為學習的重點,拆分電詐份子的圍獵步驟,以此提高警惕。
01冒充領導讓財務打款
?案例一中,是被警方及時攔截的370萬巨款。騙子冒充受害財務的領導照片、姓名、社交平臺號讓財務對某賬號進行打款,出于對“領導”信任,受害人大多未進行身份核實便信以為真,進行打款。
?
講座中提到,在日常工作中,細致防范不僅是對企業和個人財產的保護,更是對客戶信息、財產的防護,健全的財務機制,四方監督各司其職的流程,能最大程度保護我們客戶的財產安全。防范此類案件,不僅要個人提高警惕,更是對財務流程的考驗。所以反詐學習講座我們不僅對員工天天講,更要對分公司、客戶講,流程的聯合缺了哪一方都不行。這是對我們自己負責,也是對所有分公司、客戶負責。
?02以假亂真的AI詐騙
?上傳一張靜態照片,即可生成動態視頻;只需幾秒語音,就能克隆聲音……在案例二中,某公司負責人的好友通過微信視頻聯系他,稱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競標,需430萬元保證金,想借用受害者公司的資金走賬。基于對好友的信任,加上已視頻聊天“核實”了身份,受害者在10分鐘內,先后分兩筆把430萬元轉到了對方的銀行賬戶上。事后,受害者撥打好友電話才得知被騙。
?
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,虛構的“真實”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,現在的騙術不再是老生常談,而是充斥著各種我們可能不太了解的領域,我們需要不斷學習,時刻警惕,將受騙的幾率降到最低。 所以在日常中,集團的財務總會不厭其煩的一次次向客戶確認,也在一次次學習中進行實戰辨別,多說一點,多做一點,讓風險小一點,讓事故少一點。 ?03仿冒發票鏈接詐騙 ?以為劣質、低像素的才是仿冒鏈接?實際上,現在的虛假、仿冒鏈接做得真假難辨。在案例三中,某公司財務柯會計收到一封電子發票,點擊鏈接進行下載打開后發現是一張與該公司無關的發票,以為是發錯了郵箱的柯會計沒當回事。兩天后,該公司財務柯會計突然被“老板”拉進一個微信群,“老板”在詢問公司賬面情況后,多次要求財務轉賬,財務發現不對隨即撥打老板電話核實,方知被騙。 ?騙子通過病毒獲取電腦后臺權限,潛伏“觀察”轉賬及內部交流情況之后,找準時機偽裝成公司老板微信。在辦公過程中,集團反復強調,不點擊、不下載、不轉發陌生鏈接或可疑文件,嚴防木馬病毒感染,并且每周由后勤檢查全公司電腦殺毒、清理情況。 集團將繼續嚴格執行財務規章制度,確保轉賬匯款之前履行核實程序。也提醒各位客戶,在建小群、聊匯款時,必須當面或電話聯系對方核實情況。 ?04多學 多看 多方核實?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無缺的騙局,我們需要做的是多學、多看、多方核實,日常生活中要提升對人臉、聲紋等個人生物數據的保護意識。在集中學習后,全體員工進行了反思總結,確保此次學習內容傳達到位,時刻敲響心中的警鐘。 ??
安全提示!!
?面對層出不窮的騙局,我們應該如何維護自身及企業財務安全?保持警惕:如果視頻內容看起來不太正常,比如語氣、表情與平時不符,或者請求借錢的理由不夠合理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多渠道核實:在做出任何財務決策之前,務必通過其他方式核實信息。例如,可以通過電話或其他社交平臺聯系對方,確認情況的真實性。關注細節:AI換臉技術雖然很先進,但仍然存在一些瑕疵。觀察視頻中的細節,比如光影變化、聲音不匹配等,往往能幫助你識別出假視頻。提高安全意識:定期更新社交媒體的隱私設置,盡量減少個人信息的公開程度,避免不法分子獲取你的照片和視頻。??
Recommended cases